新闻中心

N
ews

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解读

2021-10-27点击:1549

这次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中,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率先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让人耳目一新。


冷智能——“不分轻重”

 

了解有温度的智能教育之前,需先了解什么是“冷智能”。专家指出,以技术为中心的智能教育,就被称为“冷智能”,其缺少温度,缺少人文关怀。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已经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金融、交通、安防、家居、零售、制造、 医疗、教育、文娱、农业等。其他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基本都是面向市场或者产品的,而教育的核心和对象都是人。

智能教育目前存在几种“不分轻重”的现象。比如:

重技术应用、轻人的发展。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通用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满足于提高现有教育的功能和效率,而很少研究教育的特殊性和特殊技术。

重技术功能,轻教育规律。关注的是把已有的技术应用到教育场景中,而不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开发产品。

重已有条件,轻未来想象。关注的是基于现有的教育场景、教学条件、教学模式的技术应用,是在传统教育背景上做加法,而不是创设新的教育形态和场景,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大数据”,轻“小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类似,目前智能教育应用大都也是建立在大数据共同性的基础上,尚未深入到人的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需求,缺乏对多维度、个体化的“小数据”收集、挖掘和使用。在教育领域,只有运用“小数据”,才能发展独特性。运用大数据、寻找共同性、建立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效率,确实是人工智能的优势,但教育是面临高度个性化需求的,如何通过“小数据”捕捉,实现个性化智能教育,才是智能教育的目的。


智能教育——该有温度


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就是要以人为中心,让技术为育人服务,以解决问题和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为牵引,实现从“人工智能+教育”向“教育+人工智能”的转变,实现对教育的革命性重塑。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人的成长,让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人,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教为本”“以分为本”。从“以人为本”出发,找到学生学习问题的根源,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入手,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和兴趣的平衡点,让学生接受更多道德、社交、体育、科学等领域的教育,即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五育共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人活着,为了幸福。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创造幸福。在“以教为本”“以分为本”的教育中,胜利者似乎能够赢取所谓的幸福。但这种幸福与心灵相距甚远,是功利的,也是脆弱的。我们的应该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让教育为人的幸福而奠基!相信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必将让人懂得自我、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必将为人们赢得幸福完整的人生,必将真正实现教育和幸福之间的正向循环。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面向人人的智能教育,缩小数字鸿沟

以前,教育资源都集中大城市、发达地区,集中在好学校、重点学校,而偏远山区的孩子连上学都难,这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确实很难改变。但现在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大家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可能。这次会议也让我感觉到了学校和政府在推进教育变革方面的力度很大,而且有的省份推出了面对老龄人口的数字化教育平台,确实很人性化。

发展面向人人的智能教育,需要考虑各个年龄段的人、各个层级的人,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需要创建具有可过程记录、可情景识别、可环境感知、可社群联接等功能的智慧学习场所,促进学习者便捷、灵活和有效地学习。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新体系的智慧载体,将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现实。


图片5.png



通过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内容和服务

(一)多利用“小数据”发挥智能教育的独特性。

譬如,“一个学生、一张课表”。不同学习基础,决定了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起点。利用“智适应”学习技术通过构建揭示学科知识内在关系的知识图谱,测量和诊断学习者的已有水平,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按照每位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基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让每位学生拥有自己专有的“课程表”,可以更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满足学习者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


图片6.png


譬如,“一个学生、一条路径”。学习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还需要多方位地就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管理能力、批评性思维、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因此,为避免把学生训练成“按相同的进度掌握统一的知识和技能,被训练得像机器一样思维”的人,就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风格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路径。建立多维学生评价管理系统,让机器对学生发展的多种因素进行定义、量化和评估,为每位学生推荐最适合的学习路径,实现因需导学。


图片7.png图片8.png


(二)让教育机器人“认人”“认理”

目前教育机器人作为一种教学助手,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有所运用。但现有教育机器人还都是“把所有的人都看成相同的人,把所有的任务都看成同样的任务”。而“认人”机器人则是学习了学习者的数据,了解了学习者的历史和独特的需要后,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进而通过与群体发展大数据的融合,进行预测性服务。学习者在认人机器人的陪伴和服务下,可以学得更主动、更自由、更快乐。



让教师学会人机友好合作,做到人机协同而非人机对立

AI参与作文批改、作文辅导、智适应学习系统、学生画像、学习路径和数据报告生成、复杂手写公式识别、物理仿真实验室……多项智能教育成果亮相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当越来越多的AI“助教”上岗,未来,教师是否会被AI取代?这次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的智能化,需要的是人机协同,而非人机对立。

“自主智能系统的优势不在于替代人,而是在非人为干预下进行自主工作。”

“虽然我们在一直探索如何让‘AI+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我们需要意识到,技术只是一个工具,老师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特别是在激励学生相互合作并且不断进步方面,只有老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即便有人工智能,教师仍然是塑造完美教育环境的主力。培养教师了解人工智能并利用智能教育的能力非常重要,要帮助促进教师成为技术的主宰和人机协同的专家。培养学生对智能教育的认识,既不排斥,也不盲从,成为智能技术的操控者。提高教育政策者、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智能教育水平。”


图片9.png


AI应用于教育场景,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有‘以人为本’的灵魂。AI技术可以帮助老师从教书的繁琐、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条件,促进教师更好地发挥教育育人的作用。

未来不是人与机器的竞争 是懂AI与不懂AI的人之间的竞争。 发展有温度的人工智能应该成为世界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方向。


机遇与挑战——做有温度的教育企业


智能教育一直都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了要“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


(一)To B端市场将成为教育企业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教育企业以To C端为主,To B端将成为下一阶段发展重点。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则是近几年刚起步,以To C为主。虽然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然而市场发展节奏极快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紧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有利因素将推动智适应学习系统的快速发展,各类教育相关企业纷纷布局人工智能技术。智适应学习以其能够贯穿学习全过程的独特优势成为人工智能在学习各环节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随着To C端竞争日益激励,借助政府建设信息化校园的政策,To B端市场将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二)智能教育的未来依然充满挑战

因为教育的特殊性,教育的智能化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没达到全面智能,还未实现真正的个性化,还有很多细节工作和技术难度需要攻克。

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是数据、算法与知识图谱。但是现在从各个细分教育方向切入的人工智能教育企业都在数据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同时,传统教育模式与智能教育的适用性、协调性,还有待进一步转型和变革,需要政府、学校、老师、企业的共同配合。


图片10.png


(三)智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就是技术企业,教育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突破需要依赖企业的助力。作为智慧教育行业,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驱动传统教育转型,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丰富现代学习方式,在中国教育变革之路上默默耕耘、上下求索。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充分认识教育企业的特殊性,承担起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忘教育初心,做有温度的教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