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政治解读:注重推理与论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2021-01-27点击:1519
本次八省新高考联考政治试题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创新,融入时代特色,贴近生活,稳中求变。考生普遍反映政治试题难度适中,与平时模拟练习难度相符。
试题结构相比全国卷增加了三道或四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增加了开放性、评价性试题等新题型,是新时代高考政治转型的一大亮点。
这次模拟联考的一大变化是选择题的分值由原来的4分减为3分。由于是单科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或100分钟,选择题只增加了3道或4道,非选择题的变化不大。设问差不多仍设6到7小问,因此,考生的答题思考时间大大增加,这有利于考生更好地分析材料、审清题意、组织答案。
分析:
从这次模拟考可以看出,题型没有变化,仍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新高考增加了3道或4道选择题的内容,非选择题没有多大变化。分值分布上各省不尽相同。
因此,在针对的复习时,时间安排上应与必修模块有所区分,重在主干知识的巩固与复习,训练上应该突出非选择题。
(1)从材料的选取来看,选取的是最新时政热点,涉及的是重大的国家方针政策。这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仍然要重视对时政的关注,多角度分析热点材料。
(2)从选择题的题型来看,仍然没有计算题。坐标曲线题、推导题等题型仍然出现,这说明在平时的复习中要重视这些题型的训练。
(3)从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来看,依旧保留了评析类试题。这要求我们在训练时重视这一类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方法的归纳。
试题在情境设置上选材丰富真实,或厚重或灵活,让考生在时间与空间、理论与实践的不同维度中,在阅读和回答试题的过程中,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例如,在湖北卷中第1、2、3、4、5题从经济层面,第6、7、8、9、17题从政治层面,有效地引导考生认知并理解国家的各项政策,体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增强政治认同;
第14、15、16、20题从哲学层面,引导考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增强理论自信;
第19题通过“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深刻理解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本途径。
(一)注重推理与论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如第18题引导考生在从不同角度分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作的各项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正确辨识判断、严密逻辑推理,综合形成整体性认识,引导考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要求考生运用所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并坚持辩证思维方式,从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角度进行多角度思考和综合论证。
(二)突出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增强试题灵活性开放性
试题注重创新试题设计,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培养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湖南卷第20题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撰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都要在慎思明辨的基础上,理性深刻地对事物的本质作出有说服力的价值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试题设置隐性考查了考生的全面、辩证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湖北卷第20题的第(2)问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请为月球样品研究的国际合作方式提两条建议”直接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试题综合考查了不同模块知识的融会贯通,全面考查了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反思与评价等关键能力,既引导考生要注重课堂学习,又引导考生关注国内国际重大长效热点问题并进行深度思考。
(三)突出对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考查
例如:湖北卷第12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考查突出体现了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能够很好地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维方法和对社会问题的正确认知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本次命题很好地遵循了《课程标准》对于高考命题的建议,符合命题原则和路径。
命题设置了评价性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需要在不断探究中解决问题,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过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问题的设计自然合理。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遵循满意原则。
例如:湖南卷第20题第2问,要求考生撰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辽宁卷第21题,要求以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撰写一份发言稿。都是开放型试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总体而言,本次八省新高考联政治试题与2020年高考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难易程度相当,准高三的同学在接下来的政治科目学习和备考中,要注意突破重点、把握规律,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理解和运用,让“死知识”变成“活答案”,牢牢握住得分要点。